世界杯名表前十名排行榜/9球直播足球在线观看/2030冬奥会/nba助理教练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圖書中心 > 人文社科類 > 教育學

農村教育創新發展研究
農村教育創新發展研究
作者:肖蕓
ISBN: 978-7-5645-0275-1
出版時間:2012-5-1
叢書名:
編輯:
字數(千字):512
頁數:429
印次:1
開本:16
定價:¥40.00

精品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長期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研究了我國農村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詳細、深入地探討了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等農村各式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農村教育和提升農民素質的創新工程,探索了河南省實現從人力資源大省向人才強省轉變的路徑選擇,提出了城鄉勞動力雙向流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構想。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已成共識的今天,世界各國競爭激烈。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民族素質競爭,是人才競爭。一個國家,要想在激烈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劈波斬浪、奮勇前進。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又是農業人口大國,要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大力提高民族素質,在繼續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同時,加快形成我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逐步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的轉變。而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的基礎。如何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培養、教育出大批創新型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就成為教育戰線面臨的重大任務。完成這一重大任務,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教育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能夠使教育充滿生機與發展活力的源泉。教育創新通過教育的內容、思維、模式、手段、方式與方法、人才培養模式和績效評價的創新,以及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如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工作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可以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和國民素質提升的良好教育環境,使受教育者實現全面發展,在建設人才強國和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村教育創新面臨的重大任務和發展目標就是在深化改革和不斷創新中推動農村教育大發展,不斷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培養為重點,著力打造數量充足的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農村教育創新對于提升國民素質,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和加速現代化進程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其理由有如下四點:一是農村教育創新有利于大規模提升國民素質。我國是農業人口眾多且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發揮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前途。要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就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綜合素質。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農村教育創新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素質培養的一種重要教育形式,它可以加快我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進程,同時由于它是在廣大農村實行,會使素質教育在數量眾多的農村人口中具體化。億萬農民素質提升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無疑也就上去了。二是農村教育創新有助于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和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強國必先強教。農村教育創新就是強教的一個重要實施方式,它既要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使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提升人們素質的過程中得以建立、傳遞和延伸,又要求教學內容具體體現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使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在提升人們素質的過程中得以推廣、普及和更新,并造就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數量充足的農村人力資源隊伍和實用人才隊伍。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農村教育創新發展的過程,就是打造愈來愈多的強大的農村人力資源隊伍和人才隊伍的過程,也是加速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和文化強國的過程。三是農村教育創新有助于培養數以億計的新型農民,提升農村勞動者的核心競爭力。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廣大農民素質低,從業、擇業、創業能力差,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不夠強。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為了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培養具有對內、對外競爭能力的大量新型農民。而農村教育創新則以其新思想、新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人、塑造人,使受教育者樹立創新志向、激發創新思維、富有創新精神、增長創新才干、開展創新活動,必將有助于提升農村勞動者的核心競爭力,有助于造就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四是農村教育創新對于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對于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對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均具有重要意義。

筆者對農村教育創新發展進行研究,主要是源于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注和思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宏偉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它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和較快發展的基礎性條件,是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在我國,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農業的主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影響著“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因此,無論是立足于當前還是放眼長遠,都必須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素質。而要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必須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積極推進農村教育創新發展,以新理念、新思維和新思路,充分發展農村各類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新農村建設與農村教育之間關系密切,二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靠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和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的新型農民,而新型農民的培養則要靠農村各類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要充分發揮農村各類教育在培養新型農民和建設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則必須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的整體創新。只有大力發展農村各類教育并積極推進農村教育創新發展,才能加快培養和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新型農民,持續增強農民的生產、建設和創新能力,變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乃至人力資本優勢,形成持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尤其是當今在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我國農業人口依然居多而農村教育發展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可以說,搞好農村教育和農民技能培訓直接影響和決定著農村乃至國家的未來。

作者簡介

肖蕓,女,1959年6月生,河南虞城縣人,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副教授。1983年7月畢業于鄭州大學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有關實際問題的研究,先后在《鄭州大學學報》、《河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民論壇》、《領導科學》、《調研世界》、《教學與改革》、《中國人才》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參編教材11部,主持完成省級課題6項、廳級課題10余項,參與省級和廳級課題10余項,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科技進步獎1項,廳級優秀調研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目錄

第一章新農村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歷史任務1
一、新農村建設方略的提出1
二、建設新農村的目標要求18
三、建設新農村的理論和實踐意義21

第二章建設新農村需要培育高素質的新型農民27
一、建設新農村關鍵是培育新型農民28
二、新型農民應具有的素質和要求30

第三章新農村建設與農村教育35
一、新農村建設與農村教育之間的關系35
二、發展農村各式教育的必要性36
三、農村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40
四、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構建面向新農村建設的
農村教育體系47

第四章普及和鞏固農村基礎教育56
一、基礎教育及其任務56
二、基礎教育的特點57
三、基礎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59
四、基礎教育的發展與改革62
五、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及其面臨的問題68
六、創新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機制74

第五章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84
一、職業教育和培訓是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機制85
二、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對農民的迫切性和現實性89
三、創新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方式與方法97
四、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的現狀及其面臨的
主要困難和問題108
五、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體制與機制的建設125

第六章創新農村高等教育143
一、發展農村高等教育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144
二、農村高等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145
三、創新農村高等教育發展機制158

第七章鼓勵和引導農村民辦教育164
一、發展民辦教育的必要性165
二、民辦教育發展態勢177
三、民辦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86
四、鼓勵和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190

第八章創建農民素質提升工程211
一、提升農民素質的意義212
二、我國農民素質現狀分析216
三、提升農民素質的路徑228
四、提升河南農民素質的現實路徑與舉措263

第九章農村人才隊伍建設267
一、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意義267
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現狀271
三、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的原因278
四、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和總體思路284
五、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模式探討288
六、加快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途徑與措施291

第十章人力資源強省的路徑——以河南為例299
一、人力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299
二、河南人力資源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305
三、人力資源強省的路徑選擇316

第十一章加快農村勞動力城鄉間雙向
流動——以河南為例346
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界定347
二、勞動力轉移理論概述348
三、河南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354
四、鼓勵農村勞動力雙向流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361

第十二章國外農村教育經驗借鑒381
一、英國的農業高效教育381
二、澳大利亞的鄉村地區計劃385
三、日本的農村義務教育392
四、美國的農村普及教育398
五、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村教育405
六、國外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借鑒414

參考文獻428

后記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