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華國學經典誦讀”叢書中的一本。有《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所構成,從總體上看它是一部指導人們和利用自然規律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著作。其中,《易經》是我國古代先哲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結果進行高度總結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的規律。《易傳》則是對《易經》進行解說,用來闡發義理的哲學典籍。
經數千年之滄桑,《周易》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