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陽》分上下兩卷。上卷是2007年已出版的《洛水之陽》(40首),下卷是時隔12年后,根據原作每首詩歌所寫,或再加深入,或錯位,或延展,算是對原作的補寫,或曰敘寫,也是40首。共計80首。詩作內容涉及洛陽的自然與城鄉風貌,人文地理、歷史掌故,沿革與變遷,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穿插其間,這些共同構成一座歷史名城今昔的巨大時空景觀。詩作注重宏觀的同時突出歷史人物和現實人物的生存細部,使之交匯、相互投射,成為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試圖最終寫出她——這座母親般的城市的輝煌和痛苦。
陸健,著名詩人、詩評家、書法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祖籍陜西,1956年生于河北,在河南洛陽讀完中小學,1982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編輯系。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省文聯工作,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出版有《名城與門》《日內瓦的太陽》《非典時期的了了特特博士》《一位美輪美奐的小詩人之歌》《田樓,田樓》等詩集和《別人的詩歌》《二十世紀外國著名短詩101首賞析》等評論集,計二十多部。曾獲多種文學獎,部分作品被譯為法文、英文、日文等。
上卷·2006年
洛河水
盧舍那大佛看到什么
不是唐僧把馬停在這個地方
光武帝的治國方略
金谷園住過一位很奢侈的大官
洛師一附小
周公廟
比擬古人
白阿姨
我的同桌關伯良
老集菜場
司馬懿墳前的一場戰斗
印象中的三個人物
我的父親
愛過一個洛陽女孩
董卓本來是不想當皇帝的
又見洛水
豫劇“皇后”馬金鳳
幾道關口
中州路
澗西人在老城人面前的優越感
中國一拖
安樂窩的安樂
團結在“洛陽水席”周圍
洛陽唐三彩
東關下坡一拐彎兒
寫洛陽的詩誰寫得最好?
我是大頭
我的母親
高子君講的故事
種牡丹,寫牡丹
邙山好
部首與偏旁
白居易,白園
“千唐志齋”趙跟喜
陽光老男孩
圍棋國手周鶴洋
小說大師閻連科
到北京一個很大的樓里去見張海
洛陽人中的一支到了福建
下卷·2018年
洛河水
盧舍那大佛看到什么
唐僧把馬停在這個地方
一位歷史學家的假設
住在金谷園后面的大官
洛師一附小
周公廟
后人比擬
向上海叔叔學習
因為關伯良,喜歡乒乓球
菜場,在老集
在司馬懿墳前應該說點大事
印象中的三個詞,又三個詞
祭祀父親
清白是個可疑的詞匯
董卓進洛陽是想當皇帝的
又見洛水
楊二郎
緊要部位
中州路:直行;轉向
打瞌睡的優越感
不知道為什么想起了大象
安樂窩不安樂
洛陽水席的況味
三彩馬
東關下坡一拐彎兒
寫洛陽的詩誰寫得最好?
天下大頭不老少
母親一直是對的
我給高子君講的故事
牡丹未開時節回洛陽
邙山積雨云
部首與偏旁
白園,白居易
千唐志齋
我前面的人和我后面的人
37個普通人
近年偶見閻連科
張海離開了那個很大的樓
六十多歲了想去福建看看
本書注解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初版后記)
后記